解放前,古城安阳西南部,太行山角下称之南岭。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有着许多打击日夲鬼子、打击国民党反动派、打击伪军、土匪、还乡团等感人的故事。
龙安区马投涧镇高小屯村武工队队长宋喜成就是一名杰出的代表人物。
1937年,日军的炮声在安阳大地响起,高小屯这个百余户的小村庄,在日寇的践踏下也沦为了人间地狱,葫芦队(当地人称土匪)的抢掠,日伪军的烧杀,常常强 迫老百姓修炮楼、挖战壕,欺侮妇女,毒打,枪杀村民无恶不做。使人民惶惶不可终日。
当时,在共 产党的领导下,许多爱国人士走上了革 命道路,抗击日军侵略的战火风起云涌,高小屯村村民宋喜成在党的培养下,为保卫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1940年7月联合周围村庄,组建了一支30多人的民兵自卫队。47年5月11日被整编为安阳第九武装工作队,47年7月归属于安阳第九区区干队第 一分队。
这支地方武装队伍配备了小炮、机枪、步枪,全体民兵作战勇敢。特别民兵队长宋喜成,外号人称“豁队长”,更是年青善战,智勇双全,他带领民兵袭击日寇,打击顽匪,屡立战功,被誉为南岭上的“尖刀”,1940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 产党。
1941年5月将近,民兵为了保卫麦收,潜伏在鬼子据点四个方向,等到夜幕降临,民兵分成四队,以袭扰方式,轮番打枪,弄得鬼子夜夜不得安宁,白天出来的时间也少了,保护了小麦及时收割归仓。
1942年冬季的一天晚上,宋喜成接到区委命令,要他带领民兵和武工队战士,配合八路军52团,夜袭敌战区凤凰岗,拔掉日军在凤凰岗上建立的炮楼。当时,民兵们的任务是控制炮楼东侧的日伪军。
总攻前,宋喜成和民兵们借夜色的掩护,绕到日伪军营房前,刚被哨兵发现,民兵毕良贵便一个箭步摁倒哨兵,随后宋喜成肩扛机枪,冲进日伪军营房,在缴枪不杀的震撼中,没费一枪一弹,让这些还在睡梦中的日伪军便成了俘虏,缴获了他们的枪支、弹药。
接着就架起小炮,在激烈的战斗中。52团提前发起了总攻,攻破了敌人据点,炸毁了炮楼。拂晓时分,52团战士迎着朝霞,在战火硝烟中,将红旗插在了凤凰岗上。
1947年,国共两党又是生死决战,革 命形势日趋严峻,由于叛徒的出卖,安阳县县委书记刘玉明的妻子和几个县委干部被捕了。为了营救同志,宋喜成奔走于敌占区、宪兵队。经过反复宣传党的政策,终于动摇了宪兵队队长刘贞,经过精心策划,让我军几位同志成功越狱。这时,武工队在安阳铁路西负责接应时和前来追赶的土匪头子瞎李田相遇,进行了交火。由于武工队的拼死营救,几名被捕的同志zui终回到了解放区根据地。后来瞎李田被捕后,在镇 压斗争大会上说:我这个独眼土匪瞎子,zui怕敢打敢拼的民兵队长宋豁子。
解放后,英勇的豁队长积极响应党的土改运动。维护社会治安,斗地主,分田地,他热爱党,热爱家乡,被任命为高小屯村党支部书记。
从此南岭又成了社会主义革 命和建设的战场。被称为“尖刀”队伍的民兵,在宋喜成的组织领导下,为发展农业,夺取粮食丰收,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号召下,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 一位,他修五八渠,建宋家堂大渡槽。不怕苦累,样样以身作则,让一个不起眼的高小屯村成为安阳县的领头羊。
宋喜成戎马半生,身经百战,他常说:尽管我只是一名小小的村支书,但我无愧于村民,无愧于政府,无愧于我这个老共 产党员的称号。
尤其是他治家有方,严于律己,先后二个儿子、四个孙子和两个重孙子在前辈的影响下,参军入伍保家卫国,成为四代军人,个个在军营立功受奖,成的龙安区马投涧镇一代军属家庭的楷模。
赵力志 宋常荣 宋海平
扫一扫
扫一扫